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2023年5月11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主办了第二十二期专题辅导会。国家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牵头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柴素芳教授应邀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课教师20余人参加了教研活动。会议由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谢华主持。

首先,谢院长对柴素芳教授进行介绍,并对柴素芳教授莅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表示感谢。柴教授是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河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各1项,主持教育部课题6项、省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
其次,柴素芳教授以《“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微电影实践教学探索》为主题做专题报告。她解读了“大思政课”的含义,分析了教育部、中宣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回顾了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变迁,分享了她带领学院老师们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改革的艰辛历程与幸福体验。她以指导学生拍摄的微电影《西淀灯火》为例,详细介绍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的开课背景、课程目标、发展历程、解决问题、教学环节、四项要求、九多成果和发展前景。她指出,我校师生共同参与思政课微电影教学的过程,就是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过程,实现了“滴灌式”思政育人目标,促使大学生将所学理论入脑入心入行动。

再次,柴教授的博士生姜旭、硕士生肖敬寒结合自身在“幸福微影社”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各自参与微电影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成长和收获。“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最佳创意奖获奖者刘仕茂同学以获奖影片《西淀灯火》为例,分享自身的创作理念、拍摄过程及实践收获。他说,微电影创作是一个化理论为实践的过程,是能够让人在体验愉悦、创造幸福的同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他鼓励大家结合家乡的红色文化创作思政课微电影。
最后,谢院长做会议总结。院长从“肯干”“善思”“协作”“成长”的角度高度总结了柴素芳教授的精彩讲座。她指出,柴素芳教授的精彩讲授为我校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专题辅导会适用性极强,开阔了老师们创新推进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新视野。

柴素芳教授应邀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展示了虚拟教研室在“团队培养、会议联动、讨论交流、资源共享、成果展示”等方面的功能,对于助推该校“大思政课”建设、微电影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