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探索彰显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2023年5月10日下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主办了第二十期专题辅导会。国家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牵头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柴素芳教授应邀到南宁理工学院开展教研活动。此次讲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各学院辅导员及部分学生代表共200余人参会。会议由该校思政课教师杨雪莹主持。

首先,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翟婧伟致辞,并对柴素芳教授莅临南宁理工学院开展教研活动表示感谢。柴素芳教授是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负责人。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河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次,柴素芳教授以《“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微电影实践教学探索》为主题做专题报告。她从微电影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切入,分析了在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大思政课”的多重内涵,并指出“大思政课”的要义在于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而微电影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之“甘露”,经微电影创作实践之“渠”,“滴灌”到学生“心田”,以微电影为载体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柴教授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的开课背景、课程目标、发展历程、解决问题、教学环节、实践要求、实践成果和发展前景等方面,介绍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微电影创作的改革历程和成功经验。


再次,柴教授的博士生姜旭、硕士生肖敬寒结合自身在“幸福微影社”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各自参与微电影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成长和收获。“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最佳创意奖获奖者刘仕茂同学以获奖影片《西淀灯火》为例,分享自身的创作理念、拍摄过程及实践收获。他说,微电影创作是一个化理论为实践的过程,是能够让人在体验愉悦、创造幸福的同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他鼓励大家结合家乡的红色文化创作思政课微电影。

最后,柴教授向翟院长等人赠送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电影教学成果丛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电影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微电影应用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王炳元副教授作总结。他对柴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指出柴教授的讲座令大家收获颇丰,认为在思政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而微电影正是以这种形式让学生将思政课内容入眼、入耳、入心。
柴素芳教授应邀到南宁理工学院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展示了虚拟教研室在“团队培养、会议联动、讨论交流、资源共享、成果展示”等方面的功能,对于助推该校“大思政课”建设、微电影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