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聚焦

国家级虚拟教研室与一流本科课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关注聚焦 -> 国家级虚拟教研室与一流本科课程 -> 正文

我院举办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2022-23学年工作推进暨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讨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10-10 浏览量:

10月9日,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2022-2023学年工作推进暨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以线上形式举办。会议由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广西大学等百余所高校700人云端参会。

开幕式由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牵头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柴素芳教授主持。

首先,柴素芳教授向与会的专家学者、热心支持帮助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兄弟院校以及多年来关心支持河北大学思政课微电影实践教学发展的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其次,柴素芳教授围绕虚拟教研室的申报、建设情况。她指出,虚拟教研室依托我校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而创建,突出特色为微电影实践教学,初步形成了“九多”特色成果。虚拟教研室获批以来,团队按照教育部高教司相关要求与9多所高校开展教研活动、讲授示范课,承办一次全国会议,彰显出虚拟教研室共建共享的教研新形态。

最后,柴素芳教授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2022-2023学年度工作设想,包括建设目标、建设内容、预期成果等,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与交流分享方面取得丰厚成果。

柴素芳教授主持开幕式

专家报告环节由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柴艳萍教授主持。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学勤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举全校之力”一一重视实践教学 讲好“大思政课”》,她围绕“大思政课”建设路径重点阐释了“大思政课”要有大格局,讲好“大思政课”既要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又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讲好“大思政课”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三个问题,提出了重塑思政育人逻辑、重造思政育人场景、重构思政育人生态、重组思政育人主体等四方面的建设路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世锋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善用新媒体讲好大思政》,他结合武汉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经验,重点阐述了新媒体与“大思政课”建设的结合问题。他提出善用新媒体要使学生和现实有机结合,并围绕新媒体的应用场景和应用路径等介绍了武汉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先进做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柴艳萍教授主持专家报告环节

宋学勤教授发言

陈世锋教授发言

经验交流环节由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郑洁教授主持。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稳教授围绕《关于“一体两翼”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发言;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陆秀红教授围绕《“一改四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发言;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云英教授围绕《涉农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发言;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任天波教授围绕《强基铸魂三育新人,开放互动共享智慧》发言;全国模范教师、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亚青教授围绕《“智慧+”百变“德法”课》发言。五位虚拟教研室成员介绍了他们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立德树人成效。

郑洁教授主持经验交流环节

徐稳教授发言

陆秀红教授发言

张云英教授发言

任天波教授发言

李亚青教授发言

闭幕式由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总编闫海涛教授主持。他指出,今天的研讨会非常好,一是组织好、二是专家好、三是效果好,并就本次会议谈了三点体会。

首先,会议体现了“六个围绕”。闫海涛教授指出,本次会议围绕高校思政课、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围绕大思政、围绕各自的工作经验和各自特色,围绕思政实践教学的路径、方法、制度等创新等六个方面完成了会议的既定目标。

其次,虚拟教研室建设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闫海涛教授把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概括为“大问题”“大文章”“大天地”,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重要价值。

最后,思政课实践教学和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五有”大好形势。即有课时、有学分、有经费、有需求、有文件指导,指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光明前景。闫海涛教授向柴素芳教授以及与会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就未来工作提出期待。

闫海涛教授主持闭幕式

本次会议把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宣部等十部门颁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会议始终,把进一步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把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作为中心内容,初步实现了“四个目标”:打开了虚拟教研室召开全国研讨会的新局面,促进了教研室成员的充分参与、充分交流,互相启发,激发了兄弟院校思政课教师加入教研室的极大热情,为今后虚拟教研室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积累了实践经验、提供了强大动力,受到与会专家、代表高度评价。目前,虚拟教研室成员增至58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