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学院师生赴容城县调研——深化校地资源协同,涵养雄安新区文明乡风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08 浏览量:

2025年8月6日至7日,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前往雄安容城县,就乡村文明建设情况展开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调研社区、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个、小学1所。调研队由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郑艳菊,河北大学微电影教学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华玲和河北大学“求是”研究生宣讲团成员组成。河北省委宣传部文明实践处二级调研员张浩参与指导调研。

图1 河北大学与容城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座谈会

8月6日,调研师生一行前往容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观包含容城县图书馆在内的多个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场馆。

容城县图书馆积极开展全民“悦”读活动,推出“1+N”悦空间借阅系统,除提升县图书馆主馆借阅功能外,还在全县设置30多个图书借阅点位,以“A点借,B点还”的灵活机制突破传统借阅限制,成为县域全民阅读的典范。

图2 容城县图书馆

随后,调研师生来到容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容丰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力量,构建全龄友好服务体系:针对老年群体,结合社区党员半数以上为老年人的特点,设立“养老驿站”提供休闲场所,并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普及科学养生知识;聚焦儿童成长需求,开辟专属游乐区打造友好空间,暑期联合大学生志愿者为中小学生提供课业辅导与兴趣特长培训,同步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需求;社区注重文化滋养与社区成员的技能提升,定期邀请书法老师开设学习课程,每周固定时间开办夜校助力居民掌握一技之长;同时紧扣节日节点组织“一老一小”主题活动及志愿服务,通过精准化、多元化服务切实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

图3 师生听取容丰社区群众工作站活动开展介绍

调研师生参观了南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南张镇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南张村戳脚武术自清末创立至今已传承至第五代。戳脚武术体系不仅完整保留了历史技法精髓,更在现代发展中屡获国家级奖项,展现出非遗项目的当代生命力。南张镇为推动文化传承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系统教学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武术魅力,相关实践成果曾获《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专题报道。

图4 师生与戳脚武术传承人合影

8月7日上午,调研师生深度调研王家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王家庄村与中国电信深度合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聚焦独居老人群体安全保障需求,通过部署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血压数据及摔倒风险。师生认真听取工作人员介绍王家庄村发展理念——围绕“一个范式方案服务中心、一个IP飞地业务体系、三大基础服务业态、一个荣誉村民服务平台”建设王家庄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图5 王家庄村介绍“数字乡村示范演示平台”

图6 师生在王家庄村荣誉村民会客厅听取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状况

最后一站师生前往雄安容西云溪小学进行调研。云溪小学作为容西片区的新晋标杆,拥有现代化设施和优美环境,学校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配备高水平师资力量,设有功能教室、风雨操场、图书馆、多功能厅、学生食堂等设施设备,是一所高标准、高起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小学,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雄安少年。

图7 师生参观云溪小学少年科学院

调研团队就本次走访调研情况,与容城县基层干部以及相关领导举行座谈。容城县相关领导介绍了容城县发展情况以及理论宣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调研点位乡镇的宣传委员、村党支部书记就基层文明建设、理论宣讲中存在的短板及问题进行了交流。学院党委书记郑艳菊表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进寻常百姓家”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使命任务和独特优势,学院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阵地资源,积极构建“理论研究+实践育人+基层治理”三位一体的校地共建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传播与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思政课教师王华玲提出“调研-宣讲-联建”三步走工作体系,通过调研对接基层宣讲需求,通过与基层党支部联建,共同探索更新、更实用的乡村文明发展路径。河北省委宣传部文明实践处二级调研员张浩对本次调研作总结,表示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深入发掘校地融合发展的契合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活动,弘扬新风正气,形成整体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有效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

图8 调研团队与容城县基层干部以及相关领导座谈会

后续,学院将立足学院与容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长与所需,按照《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河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深入到容城县各乡村进行理论宣讲、思政课微电影资源开发、乡村文明建设等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宣传群众。